您的位置: 弘善佛教 > 城市分站 > >

漳州放生对亡者的功德 冲突或契合:放生行为结果的再审视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2-10-29 04:31   点击:634次
摘要:“冲突论”站在现代环保观念、动物权益的立场上,认为当下的仪式性、商业性放生行为会造成以下环保问题:一是造成野生动物大量死亡,加速野生动物的灭绝。与“冲突论”相反,“契合

对于放生行为特别是商业化倾向的放生行为所导致的不当后果早在明代就为人们所认识,但是从那时起一直以来人们对这种不当后果的讨论仅仅停留在佛教教义的生命教育与追求宗教上的自我圆满途径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愈来愈多的由全球化所造成的议题为人们所重视并且催生了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社会运动,其中由生态环保议题而生的环保运动成为全球化浪潮的一个重要附产品在世界各地迅速开展起来。至此,放生这一过去习以为常、被大众所普遍接受的行善模式及其结果必须要拿到全球化背景下的环保运动语境中接受检视,而非仅仅停留在原来的宗教意义上。在环保运动语境中来检视放生行为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认为放生行为是与现代环保观念相冲突的,二是认为放生行为是与现代环保概念相契合的。

“冲突论”站在现代环保观念、动物权益的立场上,认为当下的仪式性、商业性放生行为会造成以下环保问题:一是造成野生动物大量死亡,加速野生动物的灭绝。在放生过程中由于受到浓烈功德论的驱使,放生者往往偏好放生野生、稀有动物以此来积大功德,从而诱使偷猎者捕杀野生动物。二是导致疾病或寄生虫的传播。三是外来物种可能会影响本地的生态系统。由于放生者往往不考虑放生动物的生存规律,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侵入放生地。外来种生物一旦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后,在缺乏天敌或人为控制情况,繁殖能力强的物种,短时间内种群即可快速膨胀,打破当地生态平衡。可能捕食当地原生物种,或是造成利用相同漳州或栖地环境的竞争,因而排挤当地原生物种,导致原生物种族群减少甚至绝灭(颜仁德,2000)。

与“冲突论”相反,“契合论”则认为放生行为及作为其理论依据的“缘起论”、“护生观”等佛教教义是与现代环保观念相契合的,两者的契合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缘起论”当中的整体论思想与当代生态论理学的整体论思想相一致。佛教的“法身偈”曰:“若法因缘生,法也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第二卷),朴素地表现了佛教整体论的思想,认为整个世界是息息相关,因果相继,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这是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所主张的“人类不过是生态系统整体中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漳州衡和谐的生态环境。”相一致。二是“护生观”中的珍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精神与当代环保观念中的自然权利学说相符合的。佛教的《金刚錍》曰:“我及众生皆有此性,故名佛性,其性遍造、遍变、遍摄,世人不了大教之体,唯云无情不云有性,是故须云无情有性。”从根本上承认非人类生命的生存权利和存在价值。这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的“人之外的自然界都有与人平等的权利”相一致(郭冬梅,2005)。

比较两种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冲突论”所关注的是放生行为特别是商业性放生行为造成的环保问题,“契合论”所关注的是放生行为所体现的佛教教义与现代环保意识间的相关性;可以说前者更多关注于行动的后果,后者则更多关注于行动的意义。事实上就护生的概念而言,要追求宗教上的自我圆满的提升可以通过许多生活实践的角度来进行,而不仅仅只凭放生这种仪式上的行为来获得自身的功德和慈悲行为的宣扬,那么为什么人们对放生情由独钟,放生这一传统宗教仪式商业化背后的推漳州量又是什么?

冲破淫欲的幻觉

关于戒XY犯戒、反复的问题,很多戒友比较苦恼。其实,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对淫欲看破放下,没有看破淫欲实质。

如果一方面心里认为淫欲是很快乐的,另一方面又强迫自己不去想不去看,这就等于一只脚向前走,一只脚向后走,是自我矛盾状态,您有反复,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擒贼先擒王,我们一定要从内心弄清楚淫欲的虚假性。首先,您去看不良图片也好,看不良视频也好,无非是想得到。得到什么呢,跟美女的接触,不良行为的快感。可是你想过没有,不良行为的快感是虚假的,根本不存在。为何这样说,因为不良行为的快感如果是真实存在的,就不会消失。如果他能消失,就不是真的,因为真的是不会变的。如果不良行为的快乐是真实的,你XY一次就永远满足了,不会再有不满足感。但是你为何不停地要去看不良图片,不良行为呢?正是因为这种快乐是虚假不实的。因此,你从来没有真实的得到过,所以你永远不满足。你的内心在不停地给你制造一种幻想,让你觉得“下一次会得到吧”,“下一次会满足吧”。因为淫欲没有真实的快乐,所以你永远得不到,也就在不停地追求,因此总是反复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外境上不存在真实的快乐,一切都是心的显现。漳州说,你眼里美得不得了的大美人,在狗的眼里,根本没什么感觉。而公猴子眼里的大美女,在你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丑陋的母猴子。所以,外境上没有美女,有的只是你心的错觉和幻想滤镜。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发誓今后再也不要自我欺骗了。说两个比喻:比喻一:过去农村,用牲口拉车运货物,为了让驴子能一直往前走,聪明的主人会在驴子的前方放上一把青草,让它一直能看得到却吃不到。驴子为了吃草,就会一直想往前走。比喻二:狗与狮子的区别:佛经中说,如果一个人朝着狗扔石头,狗会跑过去追石头。如果一个人朝着狮子扔石头,狮子对石头根本不看,会直接扑向扔石头的人。这就是愚者跟智者的差别。同样,痛苦和XY欲望的来源并非是外境,而是我们的内心,所以我们要学习狮子,从问题实质入手,从修心来解决问题,不要学狗和驴子,一直被自己的错觉欺骗。佛家有这样一个辟喻:“XY欲望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令生贪恋诸事物,即刻放弃佛子行。”美妙的色法、动听的声音、芬芳的香味、可口的味道、柔软的所触等五欲妙乐,人们都非常喜欢、拼命追求,实际上它们现而无实,尤其是xy欲望,越享受,贪心就越增长,如同喝盐水一样越喝越渴,实在是控制不了。所以当遇到贪恋的对境时,不管是美貌的异性、动听的声音、豪华的住宅,都应该看清它们的实质、看清真相,学会控制自己的贪欲,尤其XY贪欲更应该立即放弃贪执。当我们生起贪心时,一定要尽量断掉,贪这些有什么用呢?始终没有尽头!欲望无止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佛家辟喻说,水不可能用水来掩埋;火,不可能用火来消灭。同样,XY欲望不可能用欲望来满足。记得一部电影里面,老师父对男主角说过两句话:“我们来世会相见。届时,你能不能告诉我,是满足一千个欲望,还是克服一个欲望?”“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枯?”影片中有块石头告诉男主角,也告诉我们:“让它归入大海。”认识到XY淫欲的虚假实质,不为它的假象迷住,立即断除,这才是智者的行为。而一滴水如何不干涸,让它归入大海。这个大海,就是让我们回归智慧的大海,孝顺、行善、放生提升正能量,回归我们内心深处本有的宁静与安详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幸福,通过学习戒色文章传统文化,有缘者学习佛法,回归入我们清净自性的大海,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自在解脱。我们不能小瞧了信仰的力量。它是潜移默化的,却是可以深入骨髓,深入血液的。当淫念起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思维淫欲现而无实的道理,用理智和智慧观照XY本质,将一切杂念趋除,将你缓缓“归入本不生灭的清净自性大海”。愿大家都能看破XY的幻觉,不再被它欺骗,再也不要落入戒-破戒-后悔-再戒-再犯戒的怪圈了!愿大家都能勘破XY欲望的虚幻无实,看清XY本质是苦,XY本来就是惟苦无乐。把XY和无尽痛苦折磨直接联系在一起,及早觉悟脱离欲望苦海走出困境,得到真正的宁漳州详,获得真正意义的幸福自在与快乐!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