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弘善佛教 > 城市分站 > >

咸宁放生的讲究 放生治病感应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2-11-08 02:57   点击:928次
摘要:」辑录《印光法师文钞》•一函遍复3.世代放生,子孙高官显贵梁敬叔先生《劝戒录》上记载,斋青太守的祖先退庵先生,居家乐于行善,常以医药济人,生平戒杀放生。一次,我告诉梁

初识苏先生时,他有着我此生我见过的最大的肚子。我先认识苏先生的夫人梁女士。第一次见梁女士在盛夏六月,那时梁女士还没皈依佛门,她为身患重病的苏先生放生。听说苏先生身患肝硬化,已是晚期,正住院治疗。我们有一阵子每天放生,每次都能见到梁女士拿出不少放生款。梁女士特别虔诚,她相信,每解救一条生命,就意味着丈夫有救了,她的信心就那么大。一次,我告诉梁女士,让苏先生来一趟,亲自参加放生。次日,苏先生来了。他坐在一棵树后面,全身因大量积水而浮肿,身重有两百多斤的样子,挺着鼓鼓囊囊的大肚子。肚子之大使得他的腰围比身高还要长得多。露在短裤下面的小腿表皮,因过于肿胀紧绷而发亮,有一触即破的感觉。他脸色紫黑,喘着粗气,精神沮丧,垂着头,瘫坐在地,一句话不说。震惊之余我油然生起了怜悯之心,很想对他说:“念佛吧,祈祷佛的加持会消业。”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没说。有的人即使生命快结束了,如果有人告诉他(她):“念一句佛号对你有好处。”他(她)还是不念,可能还会造口业。我知道孝道的接受度比较高,就对苏先生说:“既要放生,还要忏悔。父母在世,在其前面磕头,已故者,在其像前磕头忏悔,将你以前不孝父母的恶行统统说出来,忏悔消罪业最快。”

后来听说,苏先生回家后扑通一声跪在亡父像前,说道:“爸,我给您磕头”。从此以后,每次放生,苏先生都坚持去,尽管走路时是那么的困难。慢慢地,苏先生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大约三个月后,一次放完生回去,吐了不少黑血。又过了大约两个月,苏先生去医院复查,原来的肿块消失了,此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好转。因为苏先生身上发生的事情,他的家人、亲朋都对上师三宝生起了信心,纷纷皈依上师,也积极参与放生。连他八十多岁的、以前不信佛的岳父母也发愿皈依上师、发愿念600万阿弥陀佛佛号。苏先生现在是放生共修的义工。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放生治病感应,其实放生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因为通过放生能够为我们增加功德,使我们的心愿能够快速的达成,而且放生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怨恨和邪念,使我们内心更加的善良和慈悲。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

放生有三大忌讳!一定要了解!

1.放生有三大忌讳

《印光法师文钞》:“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

注: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阻止他人吃肉?为了实现放生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印光大师认为,买来货物放生就像布施一样,必须妥善安排,寻找方便法门。

不要确立定期放生之约,不要只在固定地点放生,不要规定必须放生某物,应该随顺机缘,机缘到时买来放生,所放生灵也能获得实在利益。

如果安排固定时间放生,只在固定地点放生,指定必须放生某物,只会促使有心人去多多捕捉这类活物,只能适得其反。

2.切戒在家中杀生,因家中常愿吉祥

【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动物遇之而心伤。人于此时,欢呼畅饮;动物于此时,魄震魂飞。人于此时,骨肉团圆;动物于此时,母离子散。人于此时,饰衣服贺新禧,珍馐草芥;动物于此时,血淋漓肠寸断,肝脑沙尘。故节日杀生,第一残忍者所为也!】

辑录印光大师荐《安士全书》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

由此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若尚未断荤,切戒在家中杀生。因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

辑录《印光法师文钞》•一函遍复

3.世代放生,子孙高官显贵

梁敬叔先生《劝戒录》上记载,斋青太守的祖先退庵先生,居家乐于行善,常以医药济人,生平戒杀放生。每当祭祀或宴客,他家所用肉类都是市场买来的现成净肉。

有一天,朋友送退庵先生两篮活蟹,这些螃蟹,又肥又大。旁观者都很羡慕,想尝鲜味。

这时,退庵先生坐在水阁中,将两篮蟹倒入河中放生。

在座有位咸宁客人,称赞他道:“先生的作风,类似我家乡张封翁,就是张兰渚侍郎的父亲,张家戒杀放生,已有数代,张侍郎兄弟,都登科甲,承受显贵官位,先生能如此,不久诸子弟,必将如张氏一般贵显。”

经过一年,斋青果然以二甲第一人,入翰林院,经殿试后,派任咸宁太守。

按:张兰渚侍郎镇抚咸宁时,家父(《劝戒录》作者梁敬叔自称)曾在他幕府任事,起初不知侍郎戒杀。家父居住将满一月,餐厅内不见杀生。

偶逢宴客,才蒸板鸭肉请客。询问才知张侍郎全家戒杀,只吃不为己杀的净肉。府内下属都受其教化,也都奉行,不敢违逆。

张侍郎自己生活清俭,每逢初一、十五出署巡察暗访,只买油条大饼充饥而已。

——摘自《戒杀放生文图说》•印光大师荐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