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弘善佛教 > 城市分站 > >

生日放生好还是十五放生好 放生现象与世俗生活中的异样有什么不同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2-11-09 14:27   点击:138次
摘要:如明末莲池大师云栖祩宏就是历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积极的一位,分别创作了《放生仪》及《戒杀放生文》使得大众在放生时对所用仪式有所依准。而放生现象整个深入基层民间的生

放生的依据主要出自于两部经书,一部是《梵网菩萨戒经》,另一部是《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前者是放生的理论根据,后者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它大乘经如《六度集经》卷三,有赎□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九,也讲到白山的故事(圣严法师,1988)。简言之,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

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而放生现象整个深入基层民间的生活并和社会产生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则是在明末清初的时期才得以开展起来,当然这是与一些知名的佛教人物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分不开的;如明末莲池大师云栖祩宏就是历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积极的一位,分别创作了《放生仪》及《戒杀放生文》使得大众在放生时对所用仪式有所依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放生行为作为一种流俗的社会风尚开始呈现商业化的倾向,其“为故而捉、放生即送死”、“放生先以伤生,戒杀还滋误杀”等矛盾当时即备受诟病。

贵溪一居民家中惊现眼镜蛇消防抓获并将其放生

8月19日晚上9时许,贵溪市南大街蓝猫幼儿园旁的一民房内惊现眼镜蛇,接到报警后,贵溪市消防大队迅速调派7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理,最终在居民家柜子后面的隐蔽处将眼镜蛇成功捕获。

消防官兵到达现场后,发现眼镜蛇已经躲了起来,经过一番寻找,最终在客厅的柜子后将其找到,但由于柜子与墙面间作业面非常狭窄,周围还堆着许多杂物,这给抓蛇工作带来了麻烦,消防官兵将杂物移开,眼镜蛇受到了惊动,试图逃窜,消防官兵迅速利用手中的捕蛇工具将蛇头部位压住,随后伸手去抓蛇,并把它装进早已准备好的编织袋中。

出于对动物的保护,消防官兵将这条蛇运送到人烟稀少的郊外放生。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