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弘善佛教 > 城市分站 > >

放生泥鳅时需要念什么 鱼类的最好放生时段是什么时候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2-11-12 03:14   点击:892次
摘要:从佛法的观念来讲,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具有两项任务,一个是还债,一个是还愿。能够承担而还债的人是安心的,能够承担而还愿的人是快乐的。例如不少年轻人会选择从

我们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给我们带来欢乐的自然水域,保护鱼类安康,从我们自身做起-------放生产卵期的鱼,给他们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一尾产卵的鱼,能产几万至几十万尾鱼苗,放生产卵期的鱼意义重大。我从一些水产养殖的书籍上查阅了一些常见鱼种的产卵期以供大家参阅。

青鱼:产卵期5~7月,产卵量40~600万粒/尾。

草鱼:产卵期5~7月,产卵量30~100万粒/尾。

鲢鱼:产卵期4~6月,产卵量20~170万粒/尾。

鳙鱼:产卵期5~7月,(亲鱼体重)每千克产卵量10~12万粒。

鲫鱼:产卵期4~7月,盛产期5月,产卵量20万粒/尾。

鲤鱼:产卵期5~6月,产卵量24万粒/尾。

鲶鱼:产卵期5~6月,产卵量5000~2万粒/尾。

黑鱼:产卵期6~7月,产卵量5~6万粒/尾。

只要碰到煮鱼或路过水产摊位,将别人丢弃的鱼子直接投到水里,就可保全无数生命,阳光的能量能帮助它成熟及孵化。(如果恐怕被其他动物吃了,可将鱼子浅浅埋在水边沙泥中,但是不要离开水;或把干净松软的细泥和鱼子拌在一起,晾开放在稻草上边,投进河水中较浅的地方。)

祈请有缘者遇有鱼子放回水里,一救千命。回向仁慈护生的您安康健康,永离腮颊气管类病症,呼吸象回到水中的鱼子一样自由自在。普愿世间伤害和被伤害的众生都能够消业障,都能够回头,都能够消灾免难。

现代也有一些事实证明鱼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安康一个刚挖的塘,就是下雨后接了雨水,没有其他河水、渠水灌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里面居然会有鱼。对这种现象,就有人认为是以前土里保存下来的原来水体中的鱼子遇水生长成鱼造成的。

人生的机遇可遇不可求

生命

许多人在一生之中,会不断叩问这个生命大题,且在不同的历程,会有不同的问寻方式。例如不少年轻人会选择从哲学观点切入,试图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而在存在的疑惑生起之后,也会急切找寻解惑的途径,或是阅读、听演讲、参与活动,与友人深谈,或者向师长请益等等;而向师长请益,机会往往可遇不可求。

2008年金秋十月的周日午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由父亲陪同来到了法鼓山,很难得的机缘,他当着圣严师父面前,谈起了自己对生命的思索,以及对佛教某些观念的疑惑。为了让自己的提问清楚被师父听见,他手里握着一支麦克风,这也让他更清楚听见自己的思索。他很慎重,每次发问之后又再重整,尽可能地表达自己正在历经的人生涟漪。

佛教是讲苦没有错,但是佛教的修行,目的是为了离苦得乐,不是教人出生来受苦。从佛法的观念来讲,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具有两项任务,一个是还债,一个是还愿。还债,就是我们在过去世应尽的责任未尽,欠下的“债务”来不及偿还,因此这一生要继续地还,直到还清为止。还愿,是过去生我们发了愿,发愿要利益他人、帮助他人,无法来得及实现,因此这一生继续行愿。

至于债是什么时候欠下的?愿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承担。能够承担而还债的人是安心的,能够承担而还愿的人是快乐的。很可惜现在我们看到许多的人,真正愿意尽责负责、还愿还债的人不多,多半还是继续在许愿、求愿。因为大家觉得还债,就像是把钱、把权,把贵重的物品从自己手中拿出给人,很舍不得、很不情愿,所以痛苦。其实就是因为这么想才痛苦,如果把还债、还愿当成是人生的任务,也就不会痛苦了。

至于还债、还愿这两个任务是谁给的?是过去世我们自己给的,也就是佛教所讲的业力和愿力。业力和愿力,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是要自己负责的,也要自己来承担的。不过,还债和还愿毕竟不同,还债是普通人欠了什么而要偿还什么;还愿则是菩萨发心,我不欠人,人不欠我,而我自己主动要帮忙众生,这就是菩萨的悲愿心。

因此,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愿意还债,就不痛苦;若能发愿行愿,则一定快乐。这也说明了:活着,并不一定痛苦。

你这是从“末世论”的观点来讲。持“末世论”的人认为,这个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人类,有其开始,也有其终极,而终极就是地球毁灭的一天,人类也将全部消失。既然地球终有毁灭的一日,那么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价值?很抱歉!我不是“末世论”专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从佛法的立场,来说明生命存在的本质。

佛教是不讲末日、末世的,而讲轮回──循环的轮回。佛教讲的轮回,不仅仅是地球的轮回,因为地球的空间范围太小,而且寿命非常有限。佛教讲的时空范围,是超出地球的时空范围来看地球,它是无量、无限、无止尽的,不是仅仅几千年、几亿年,而是整个宇宙的寿命都在轮回,此生彼长、彼长此生,因此我们看不到它的终极。

佛教讲无始无终,虽然无始无终,却有其开始,也有终极,然而因为始终不断循环,所以找不到一个最初的开始,也找不到一个最后的终极。虽然我们看不到始终,却不断地在这个无止尽的时空范围里活动,就是还债、还愿。还愿、还债,便是对自己负责。

你把爱、欲望和佛教讲的慈悲、智慧搅在一起,分不清楚了。爱是一般的说法,佛教不讲爱,而说慈悲。爱的出发点是自私,有一个自我中心,是为了自我而爱。比如说对父母的爱,是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爱钱,是因为钱可以让我支配;爱自己的身体,是因为身体我要来使用它。

慈悲,则没有自我中心,却有智慧。比如对父母的爱,要给予恰到好处的关怀,对父母的健康、心情,能够给予最好的、正面的照顾,却不期望回报。男女之间的情感也是一样,希望能够给对方最好的关心照顾,却不一定要求对方同等回馈,这是智慧,也是慈悲。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