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善佛教 > 长沙放生螺蛳 >

北京哪里放生蚬子,北京云居寺佛舍利之谜
点击次数: 242   更新时间:2023-11-22 14:44  【打印此页

一、湖南放生鸟在哪里

1、

距离北京城约80公里的房山县南尚乐乡境内,有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石经山和云居寺。由于这里珍藏着有1000多年历史的一万多块石经板,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往观瞻。1981年11月27日,云居寺保管所的工作人员在清理著名的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从原地面拜石下发掘出一方石,内有石函、银函、玉函,函函相套,严密封存。在5号白玉函内,有两粒“赤色,为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着两颗珍珠”。

2、佛舍利的发现非同小可,它使云居寺在佛教界名声大振,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这两颗佛舍利的探究。

北京哪里放生蚬子,北京云居寺佛舍利之谜

3、所谓舍利,其实就是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有一种说法讲,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遗体进行火化,摩揭陀国人和释族等八个国家分取了佛舍利,各在他们的本土上建塔安奉。那么?佛舍利是怎样来到中国,又到了云居寺?佛舍利的安放为什么没有按照常规埋于塔下?据函盖上的文字和偶然发现的史书记载,玉函中的佛舍利是三粒,而另一粒何在?

4、话题从静琬和尚说起吧。云居寺原来的全称是“西域云居禅林”,由隋唐至明清香火不绝,鼎盛时期寺内僧侣达数百人。隋唐期间,居住在这里静琬和尚为防止经卷毁坏,开始刻造石经,并由寺院的和尚代代相传。一种记载说,隋代(518-600)年间,一个印度僧人来中国,把一部分佛舍利献给了隋文帝杨坚。杨坚笃信佛教,史书记载,他幼年时曾寄养在尼姑智仙家中,13岁上才回家。智仙说杨坚佛性自通,并且预言,杨坚日后定会登基,并重兴佛教。果然,杨坚做了皇帝以后,大兴佛事,仁寿年间,他向全国颁发舍利,并要求各州建塔埋葬,距云居寺不远的弘业寺和智泉寺都得到了佛宝。但云居寺的舍利是否由这两寺而来;无人敢予确定。因为隋文帝所颁舍利一般仅为一粒,而舍利既为一寺之宝,又为皇帝所赐,想来无人会转手于别寺的。

5、也许文帝未将舍利颁发净尽,仁寿四年他归天后,杨广即位,是为炀帝,所剩舍利为杨广所得。据史籍载,杨广虽一反文帝治国之道,但于佛教,笃信依然。会不会是他将舍利赐予静琬的呢?有人推论,静琬与被炀帝尊为老师的智凯同出一师,可能炀帝得知静琬刻经之事后,赐予舍利以为表彰。

6、舍利到静琬手中后,为何没有建塔埋藏而藏于雷音洞内呢?据分析,当年天下纷乱,战事频仍,静琬深怕一旦寺庙被毁,舍利遭劫。因此才将舍利安放于比较隐蔽的雷音洞内。安放时,静琬亲笔题写了函盖上的36个字:“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甲子,四月丁已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永持永劫。”

7、最后要说的是,佛舍利为什么会少了一粒?

8、发掘出佛舍利之前,文物工作者在翻阅史料时,偶然发现在《憨山大师梦游集》中有一篇《涿州古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文中记载明万历二十年在雷音寺发现三粒佛舍利,慈圣太后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三日,后又将舍利安置于原处。有了这一线索,再查阅刘侗、于奕正所著的《帝京景物略》,果然有类似的记载:“万历壬辰,达观和尚睹像设衰颓,石版残蚀,附幢号痛,率僧芟除。是夜,如来风雷,光照岩壑。翌日启洞,拜经石,石下有穴,藏石函一尺,上刻:‘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三十六字。发视际,异香发于函,盖石、银、金函三发,而得小金瓶,舍利现矣,状黍米,色紫红。师悲泣礼赞,闻于兹圣太后,迎入供养。函瓶以玉,外函复之,安置故处。”

9、佛舍利在安放800年后被明代的人们发现,然后又归于原处,而今天发掘时竟少了一粒,问题出哪儿呢?

10、有人分析,慈圣太后诚心礼佛,也许悄悄自留了一粒;有人判断,可能是迎送舍利的臣下在送还时私藏了一粒。还有的人说,迎入宫中供养期间,舍利也可能丢失。众说不但谁也无法肯定,因为至今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任何记载。不知这个奇怪的谜何时才能解开。

二、自己生日放生鸽子

1、广济寺占地35亩,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观音殿)和多宝殿。

2、东西两侧除钟楼和鼓楼外,还有整齐的配殿。寺庙的西北隅,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戒坛殿和汉白玉砌成的戒坛,至今保存完好,这是广济寺保存的最古建筑物,今称三字堂”。寺内西路四合院为中国佛教协会各部门的办公场所。三学堂后为《法音》编辑部。整个寺院布局严谨,整齐对称,寺中有院,错落有序,曲径通幽,庄严寂静。

3、广济寺供奉着不少明清时期的佛像,寺内还收藏不少珍贵的佛教经卷、碑刻等文物。在大雄宝殿有一个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铸造的青铜宝鼎,有2米多高,放置在刻花石座上,鼎身铸有佛教八供(轮、螺、伞、盖、花、瓶、鱼、结)等花纹,造型古朴大方,工艺精湛,是珍贵的艺术珍品。

4、大雄宝殿后壁悬挂着一幅《胜果妙因图》,是清乾隆九年(1744年)著名画师傅雯用手指所画,高5米,宽10米。画面上,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座上,慈容可掬地向信徒讲经说法,周围一百多位弟子洗耳恭听。有趣的是,听众中,还有中国的历史人物关羽、关平、周全及布袋和尚等。

5、多宝殿是佛教文物、艺术的宝库。殿正中供奉着三尊明代铸造的铜佛像,两旁高大明亮的玻璃柜中陈列着尼泊尔、印度、孟加拉、日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尼、越南、美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佛教界来访人士赠送的珍贵礼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6、广济寺珍藏的佛教经典十分浩繁,仅图书室就有23种文字、10多万册佛教经典、著作,仅收藏的《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是研究中国佛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内还有1721一1753年甘肃临潭县卓尼寺能版印刷的一部藏文《大藏经》,共231包,是佛教中的珍贵文本。

7、北京地区明清时期的石刻

8、此一时期北京地区的石刻种类最为齐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类别。内容题材大大丰富了,有许多新生事物于中有所体现。雕凿手法更加纯熟,格式固定。等级制度森严,体量也大小不一。此期不仅有大量的地上石刻与地下石刻,还有大量的建筑石刻、石雕及民俗石刻等。按照石刻学的理论,对中国传统石刻进行分类,大致应有11个类别,北京的石刻也包括了这些类别。明清时期石刻除画像石外,其他均有所体现。拟分述于下:

9、1刻石摩崖类。北京地区此类石刻,以明清时期的遗存居多。其中门头沟区色树坟石佛岭上石窟崖摩刻的明《石古崖修桥补路碑记》、崇化庄明《买地刻石》、木城涧路旁清刻《继序修补道路功德碑》、石景山区八大处明《石佛造像及题记》等为最典型。除此之外,有关民间宗教、帝王巡视、山水题材的摩崖石刻,大多集中在郊县名胜或城近帝王园林的山石上,其字体不形式各异,内容多样,如大觉寺、北海公园、颐和园等,它们是北京明清时期特殊的石刻遗存。

10、2碑碣类。统指刻字碑一类。如按所记内容及功能上去分,有墓碑、祠堂碑、寺庙碑、记事碑、功德碑的不同。如按造型特点分,又有方碑、四面碑、龟碑、卧碑、方尖碑、昆仑碑、嵌墙碑、异形碑等的不同。依此期碑类现状及叙述之方便起见,可分列于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