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善佛教 > 放生心得 >

一天放生什么时间最好,放生法会功德
点击次数: 367   更新时间:2022-11-22 22:40  【打印此页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图片来源:大菩文化摄影:慧德)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读懂了淡定,才算读懂了人生。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少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须劳心。

人生路上,首须看远。人无远虑,近忧必扰。看远不是舍近,不是目空一切,而是紧盯远方,走好脚下,知道取舍,拒绝诱惑,笃意前行;次是看透,不被乱象迷惑,不为浮言困袭,修炼洞世之慧眼,识人之秀心,凡事由表及里,入木三分;然后看淡,花开自然落,云卷有时舒,郁郁寡欢使人累,耿耿于怀心易碎。

达摩祖师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你内心安适,就会宠辱不惊,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你想挽留的,却都渐行渐远。比如容颜、健康、生命、时间和爱。唯一不遗憾的,就是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珍惜当下。

每天睁开双眼,你能看到一窗的阳光,请你微笑,这是生命的所赐,世界没有抛弃你。每天叫醒耳朵,你能听见家人的呼唤,请你微笑,这是生活的给予,幸福没有远离你。这一切都是清新的美好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乐。缩小你昨天的烦恼,放大你今天的拥有,你的世界才是温暖的。知足而常乐,看淡而幸福。

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成败得失、恩怨情仇时,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人生最宝贵的,就是一颗平常心,身居繁华,心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百味所迷。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当执着于某事某物时,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若心无挂碍,看开一切,就会无所畏惧。

一个人能走多远,与谁同行很重要;一个人能多优秀,导师很重要;一个人能多成功,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对手很重要。这个对手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逆境,甚至是你人性深处的另一个自己。

人生百味,情最浓,人生繁华,淡最真,人生一路,一步有一步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感悟,不论时光如何流转,有些东西不会改变,那就是对美好的追求,对真情的渴望,给自己一份淡然,不困于情,不憾于心,无悔于生命,充实于生活,平和于心态,守一份心净,淡淡就好。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愿我们轻握一份懂得,怀着博爱柔软的心,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尝尽人间的百味和烟火,守望生命如初的美丽,在似水的流年中,轻依一袭梦的斑斓,让爱溢出,淌成温暖,许岁月静好,永远微笑向暖。

古人有“四观”来看人是否可交:“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这深入人性的四个方面:爱财是否取之有道,临难是否从容镇定,办事是否漫不经心,酒后是否放任自流。有分寸感就不贪、有意志力就不怕、有责任心就不懒、有自控性就不乱。对于自我修养也适用。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佛经里有“一空万有”和“真空妙有”的禅理。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读懂了淡定,才算读懂了人生。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少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须劳心。

放生泥鳅的感应佛教对教育的几点看法

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的弘传史,其实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世间的一切无不涵摄于佛陀的教育范畴内。佛陀生于贵族,受的是贵族教育,但当他施行教育的时候,却完全站在一切众生平等的立场施教,因此,佛陀的教育思想与作法,是大众化的、民主化的。佛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众生开发潜能或是经验的传授,最重要的是为一切众生提供自我解脱的方法。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在印度各城市讲学、行化。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理,都是引用本生故事、譬喻、因缘、长行、重颂等,做深入浅出的开导。佛陀的十二分教、三转法轮、四悉檀都是大众化的说法。佛陀的教育微妙深广,有时候以神通的自在变化来说法;有时候以六根互用、扬眉瞬目、举手投足来传心。对佛陀来说,世间万象无一不是悟道法门,无一不是教育题材。

佛陀教育弟子,不用打骂,也不以拒绝、责备的方法,大都用举譬、鼓励的方式,让弟子知道善美的人生,而不伤其尊严。佛陀最擅长观机逗教,对老人说老人法,对儿童说儿童法,对商人说商人法,对军人说军人法,佛陀“应机施教,对症下药”,其教育不仅契合“法尔如是”的真理,且倡导“自我教育”,如千经万论都指导大众开发自性,自我要求,自我解脱。

佛陀非常重视自心教育,佛经中对心的譬喻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心如猿猴难控制、心如电光刹那间、心如野鹿逐声色、心如盗贼劫功德、心如冤家身受苦、心如僮仆诸恼使、心如国王能行令、心如泉水流不尽、心如画师描彩绘、心如虚空大无边等。佛陀说法,完全是为了“治心”,故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兹将佛陀的教育法列举如下:

一天放生什么时间最好,放生法会功德

一、有教无类:佛陀不但为豪贵之人如频婆娑罗王说为政之道,亦为首陀罗优婆离说悟道的境界;不但为利根的舍利弗说缘起法,亦为钝根的周利槃特说净化心灵法门;不但令无贪的大迦叶出家,亦令大贪的难陀入道;不但为有智男子说法,亦为极愚女子开示;不独为贞节的末利夫人赞美,亦为淫荡的莲华色女鼓励。佛陀教育众生,不分贫富贵贱,不择智愚利钝,一律平等的施予教化。

二、诲人不倦:佛陀不因众生刚强顽劣而舍弃他们,反而演说无量法门,利益众生。譬如: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多次谋害佛陀,佛陀不但对他没有怨恨,反而慈悲的给予教诲和感化;指鬘外道因为佛陀的慈悲摄受,终于皈依佛教;佛陀对善觉王的侮慢耐心举喻,令其觉悟;佛陀示疾前仍为一百余岁的外道须跋陀罗说法,可见其诲人不倦。

三、善巧方便:佛陀借由包裹檀香的纸张及绑鱼的绳子,告诉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佛陀以盆秽不能装进清净法水,教育罗睺罗,使其觉悟;佛陀以“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的偈语,令波斯匿王知晓身体健康之道。又佛陀以“向风掷土”,说明恶意伤人者,果报还自受;“盲龟浮木”,说明人身难得;“松紧中道”,说明修行如调琴,要不缓不急;“两鬼争尸”,说明无我的真理等。这种种的譬喻,都是佛陀依照众生的个性、兴趣、需要,以善巧方便来教化,发挥教学上的最高艺术。

四、以身作则:佛陀以身作则的教育,在经典中随处可见,如佛陀为瞎眼的老比丘穿针引线,示范慈悲爱心;佛陀亲为有病比丘洗涤污秽的身体,以身教代替言教;佛陀“为父担棺”,为父王送葬,告知世人孝道的重点;佛陀“日中路坐”,告诉琉璃王“亲族之荫胜余荫”的爱国之道等,凡此都是佛陀以身作则的事例。

五、以毒攻毒:有时候“以毒攻毒”也是佛陀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佛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教化鬼子母,令其忏悔前愆,成为儿童的守护神;佛陀教丧子的母亲到未曾有过丧事的人家讨取吉祥草,终使其觉悟无常之理。

六、以古证今:佛陀在往昔因中的“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以及“鹦鹉灭火”、“九色鹿”等,都是佛陀以身证道,来启发大众自利利他的精神。

除此之外,其它还有“随喜功德”、“恒顺众生”、“福慧双修”、“解行并重”等教育法。

佛法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实在很值得吾人作为教育的指南。佛教的经论,皆在教导众生如何将身口意导归于正确、和谐、圆满的领域,令众生弃除贪、瞋、痴等恶习,从而改心换性,过一个健康、自在、快乐的人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