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弘善佛教 > 城市分站 > >

娄底每月初几放生最好 放生鱼子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2-10-30 19:23   点击:843次
摘要:大乘佛教传入后,吸收了汉文化这一方面的长处,引起画像、造像、寺塔建筑等艺术和工艺的发展,使佛教面目焕然一新。娄底、云冈、娄底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

佛经上说,鱼子不经过盐水浸泡盐渍过,三年以后还可以活下来。只要碰到煮鱼或路过水产摊位,将别人丢弃的鱼子投到水里,就保全无数生命。(如果恐怕被其他动物吃了,可将鱼子浅浅埋在水边沙泥中,但是不要离开水;或把干净松软的细泥和鱼子拌在一起,晾干放在稻草上边,投进河水中较浅的地方。)

赵朴初-谈佛教文化艺术


作者赵朴初先生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娄底嵩山嵩岳寺砖塔,娄底娄底娄底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娄底娄底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娄底平添了无限春色。娄底、云冈、娄底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的艺术和工艺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书法、绘画、制造工艺、纺织、建筑等的精美在世界上都冠绝一时。大乘佛教传入后,吸收了汉文化这一方面的长处,引起画像、造像、寺塔建筑等艺术和工艺的发展,使佛教面目焕然一新。公元三○一年前后来华的耆域大沙门看见娄底寺、塔、宫殿的壮丽,赞叹说,“兜率天宫仿佛似此”。公元五一六年娄底娄底寺建成后,菩提达摩祖师见之,“口唱南无,合掌连日”,赞叹说,“此寺精丽,阎浮所无”,“极佛境界,亦未有此”。他又看见修梵寺的金刚像,形象逼真,赞美说“得其真相。”至于历史上一些著名画家如顾恺之、吴道子、杨惠之等为僧寺所作的壁画、塑像引起轰动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今天,娄底壁画、娄底造像、娄底大佛、雍和宫大佛、札什伦布寺大佛、布达拉宫等以及遍布全国的寺、塔、石刻,其艺术上的价值已为世界所公认。事实上,大乘佛教的这一发展方向,是用汉文化中高超的艺术手段和方式来表达佛教的思想教义。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娄底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娄底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摘自《晋阳佛教》2007年第1期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