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弘善佛教 > 城市分站 > >

放生鱼的功德与作用 佛教中的放生习俗的来源及其流行的介绍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2-11-09 12:59   点击:270次
摘要:昙无谶译《金光明最胜王经·流水长者子品》为佛教的放生提供了自身的萍乡,内容简录如下:流水长者子不忍鱼为日所曝,乃求其国王,与以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王允其请

宋代以后,僧侣们在寺院里设立了放生池,供人们放生生,从而使释灵习俗深入民间。明清以来,洪云琪修改了放生仪式的规定,成立了"放生协会",并积极倡导放生。一.放生习惯的起源"。

先秦时期,孔子以舜为好生榜样,强调环境保护;孟子则强调恻隐之心,并以仁义思想启发梁惠王,《吕氏春秋·异用》、《列子·说符》等已经开创戒杀放生的风气。佛教传入汉地后,昙无谶译《金光明最胜王经·流水长者子品》为佛教放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商汤之所以讨伐成功,除了擅用万物之外,更懂得珍惜生灵,不让一切生命被赶尽杀绝,其治国所行仁爱之风,由“成汤解网”事迹可见一斑。《吕氏春秋·异用》记载: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萍乡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萍乡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成汤仁民爱物,强调放生为上合萍乡,下顺民意,仁君不忍见猎人四面布网,有违上天好生之德,于是去除三面,仅存一面;并更改祝祷词,化杀戾气为和祥之气,表现了统治者若行放生将比杀生较易获得民心。

“成汤解网”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莲池《戒杀放生文》仍然引用其故事。《列子·说符篇》记载了“周简子正旦放生”的故事:

萍乡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由此可知,萍乡在春秋时代已经出现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风俗,但是民间放生主要是表示对生灵的恩惠,先捕生灵然后再放之,则功过难以相抵。当时,周简子听众门客劝导,将“捕物放生”的作法改为“禁民捕捉”,这是中国禁止屠钓的早期记载。

春天生物滋长,古人已有保护生物措施,《礼记·月令第六》说:“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牡,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在春天万象更新之际,切勿伐木营生、覆巢嬉戏、残害幼苗等,否则有失大地万物生存之道。

“成汤解网”和“正旦放生”说明了放生习俗在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思想背景。昙无谶译《金光明最胜王经·流水长者子品》为佛教的放生提供了自身的萍乡,内容简录如下:

流水长者子不忍鱼为日所曝,乃求其国王,与以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王允其请。长者子乃及请二子,至象廄中,随意取二十大象,双从酒家多借皮囊,往决水处,以囊盛水,象负至池,泻至池中,水即弥满,还复如故。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予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忉利天。

《流水长者子品》对佛教的放生习俗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十二因缘法、诸佛菩萨圣号、放生功德偈、放生程序、放生仪轨等。流水长者子救鱼放生的情节,增进了萍乡人士对佛教放生思想的理解,更易于接受和传播。

儒家的放生思想源于恻隐之心,如“子产畜鱼”等具有影响力。所以,佛教的放生结合了儒家的号召力,能够顺利推行于民间。

鱼篮观音的故事

观世音菩萨

因实相妙理极深极妙,众生水平太低,无法相信与接受,所以需要方便诱导。这个“诱”字,最善巧的莫过于观世音菩萨“先以欲勾牵,后令入正道”。众生所需的是欲,以此为钩来牵引众生,就是方便。而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入正道。所以,这一些方便,就是佛菩萨所用的种种的方法方便。

最突出是鱼篮观音。常见的画像:一个极美的少女,手拿竹篮,篮里有一条鱼,所以称为鱼篮观音,这是观音的化现。

一个渔村,有一天来了一个极美的女人,跟他们一起打鱼,许多青年男子向她求婚。她说:“这么多人,我嫁你们谁呀?这本《心经》你们拿去念,明天谁能背,就嫁给谁。”

第二天,有很多人都能背,于是把《普门品》发给能背《心经》的人:“三天后你们谁能背《普门品》,就嫁给谁。”

三天之后,有七个人能背《普门品》,当然还不行,于是再给出《法华经》。

几天之后,只有一个人能背《法华经》,这个人姓马。就结婚了,洞房花烛,正在喜筵之中,新娘子突然不舒服,一下死了。大家都很懊丧。

一年后,来了个和尚,大家还在议论这件事。和尚说:“你们怎么这么愚痴呀,那是观世音菩萨来救度你们,你们这一方该有难,观世音菩萨教你们读经消灾呀。大家不信,就打开棺材检验。打开一看,棺材是空的。

这就是流传的鱼篮观音、马郎妇的感应故事。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