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5 17:07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999
7、缙云山为西南名胜,茂林修竹,九峰竞秀,云雾缭绕,向有“川东小峨眉”、“植物王国”之称。南朝刘宋时期缙云山开山建缙云寺、温泉寺,使此山成了西南佛教重镇。据传唐代诗人李商隐雨中游缙云,夜不能寐,口占一绝,留下了《夜雨寄北》的千古绝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缙云禅寺伴随暮鼓晨钟穿越漫长时光隧道进入二十世纪,千年古刹经受历史风雨浸蚀眼看气数将尽,却未想到三十年代初因一位大师的到来,而得以重现佛光,名扬天下。这位大师就是太虚。 8、太虚(1889-1947),浙江海宁人。俗名吕沛林,法名唯心,字太虚。毕生以振兴佛学、改革佛教、研究佛理为职志。早年曾在南京创设中国佛学会,主编《佛教月刊》,鼓吹“佛教复兴运动”;以后游历欧美,宣讲佛学,在巴黎筹组世界佛学苑,开华僧赴西方传播佛学之始。 9、1930年深秋,太虚大师云游来到重庆,适逢刘湘通令川东各县佛教会派僧侣入藏学法。太虚认为与其派往游学,不如就地设院,于是与重庆市市长潘文等共同发起筹建佛学苑,并接受缙云寺,辟为院址。经过将近两年改造修建,佛学苑于1932年8月20日正式在缙云寺开学。太虚亲任院长,定院名为“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立院旨为:“研究汉藏佛理,融洽中华民族,发扬佛教精神,增进世界文化”。缙云古刹从此成了中国现代佛教与汉藏佛学的研究中心、众僧向往的圣地。 10、太虚既是佛学大师,也是一位力倡“人间佛教”的社会活动家,与各界多有交往。抗战期间,他提出“武力防御,文化进攻”的口号,号召佛教徒献身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他还邀请学者名流上山讲学,让僧侣师生了解世界。其时,重庆城里的不少著名人士如于右任、冯玉祥、郭沫若、马寅初、老舍等,都曾上山讲学,梁漱溟、顾毓(王秀)、田汉、梅贻琦以及孔祥熙、张治中、张群、易君左等也曾上山游历,还有不少外国来宾、远方僧侣。雅好诗词文墨的太虚在与客人谈经论道、品茗吸纳之余,自然不会忘了请他们题署留言,以作永久纪念。于是日积月累,存下了一厚本名人墨宝册页,被视为缙云寺的镇寺之宝。 标签: |